从金庸小说开始流行的时候起,就有了金庸小说的讨论和争辩。最早且最著名的一篇,是金庸的同事和同行梁羽生先生(化名佟硕之)于1966年发表的《金庸梁羽生合论》。随着「金学」的兴起,有关金庸小说的论争也愈加热闹,有论争,是因为总会有反对和批评金庸小说的一方。
反对的观点很多,看起来五花八门,但可以分类,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次。即,一是对所有武侠小说都反感,二是质疑「金学」研究是否公允,三是批评金庸小说的缺点和漏洞。
先说对武侠小说反感的观点。提出这类观点的人大多从来不看金庸小说,也不看任何武侠小说。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,武侠小说是宣扬暴力的、低俗的、落后的、小市民气的,因而包括金庸小说在内的所有武侠小说都是文化垃圾,不值一谈。这样的观点引起的论争,通常最为激烈,结果却最为低效,因为论争的双方几乎没有共同立足点,因而没有讨论的余地,只好各持己见。
质疑「金学」的观点相对较多,也比较复杂。一部分认为金庸小说不过是通俗小说而已,为之立「学」而专门研究,未免小题大做。一部分人则是为那些没有被专门讨论和研究、更未成「学」的武侠小说作家如古龙、梁羽生、司马翎等等大「抱不平」,为何有「金学」而没有「梁学」、「古学」、「司马学」?情绪激烈一点的人,甚至认为人们之所以专门研究金庸,是因为金庸强势,是新闻界的名人,有话语霸权,因而有些人要拍他的马屁。这类观点当然有讨论的余地,只不过因为价值观念不尽一致,因而不易很快达成相互谅解。
批评金庸小说的缺点、不足,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。这类人大多是熟悉金庸小说,甚至喜爱金庸小说的人。如最早批评金庸小说的梁羽生先生。再如吉林大学的阎大卫教授,他就出版了一本专门给金庸小说挑刺的著作,名为《班门弄斧──给金庸小说挑点毛病》,对金庸小说提出了许许多多批评意见,其中有些是真的抓住了小说的漏洞,有些则是个人的审美观点与众不同。这类批评大有讨论的余地。当然,若遇到那些根本容不得对金庸小说半点批评的人,就像遇到那些认为一切武侠小说都是垃圾的人,也会让人无话可说。
部分评论金庸小说的著作